「體脂肪過高會怎樣?」
「體脂一個月降多少正常?」
「體脂肪過高要吃什麼?」
這都是許多肥胖者相當困擾的問題。
體脂肪在維持能量儲存、保護內臟和調節體溫上有其必要性,但當體脂比例超出健康範圍,便可能帶來如代謝疾病、心血管問題等健康風險。
本文將針對這些 Dcard/PPT 常見疑問,提供建議和方法,幫助你降低體脂肪。
文章內容包含
- 什麼是體脂肪?
- 你的體脂肪高嗎?
- 體脂肪過高會怎樣
- 如何快速降體脂肪
- 成功降低體脂肪的心得
- 體脂肪 Dcard/PPT 常見疑問
- 營養師的親身實踐
體脂肪過高不僅影響外觀,更可能帶來如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健康風險。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「體脂肪過高會怎樣?」的影響,並分享營養師推薦的 8 種健康減脂方法。從調整飲食、增加蛋白質和好脂肪的攝取,到加入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等策略,幫助你降低體脂肪,擁有更健康的體態和生活品質。想了解更多,請一定要往下看!

文章目錄
什麼是體脂肪?
體脂肪是指儲存在身體內的脂肪組織,主要由白色脂肪細胞組成,負責儲存能量、保護內臟及維持體溫,並幫助製造荷爾蒙。
體脂肪可分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,其中內臟脂肪對健康的影響更為顯著。
不同類型的脂肪在身體中發揮不同的功能,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:
- 白色脂肪:體內最常見的一種脂肪,也作為內分泌器官,負責儲存能量並產生荷爾蒙,例如瘦素(leptin)。
- 棕色脂肪:通過分解糖和脂肪酸來產生熱量,幫助調節血糖並增加代謝。運動可以增加棕色脂肪的數量。
- 米色脂肪:在寒冷環境下由白色脂肪轉變而來,它既能儲存能量,也能像棕色脂肪一樣燃燒能量。
- 粉色脂肪:在懷孕和哺乳期間於乳房中產生,幫助釋放母乳。

你的體脂肪高嗎?
體脂肪率標準-體脂肪率男
年齡 (Age) | 低 (Low) | 正常 (Normal) | 高 (High) | 非常高 (Very High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0 – 39 | < 8 | 8.0 – 19.9 | 20.0 – 24.9 | >= 25 |
40 – 59 | < 11 | 11.0 – 21.9 | 22.0 – 27.9 | >= 28 |
60 – 79 | < 13 | 13.0 – 24.9 | 25.0 – 29.9 | >= 30 |
體脂肪率標準-體脂肪率女
年齡 (Age) | 低 (Low) | 正常 (Normal) | 高 (High) | 非常高 (Very High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0 – 39 | < 21 | 21.0 – 32.9 | 33.0 – 38.9 | >= 39 |
40 – 59 | < 23 | 23.0 – 33.9 | 34.0 – 39.9 | >= 40 |
60 – 79 | < 24 | 24.0 – 35.9 | 36.0 – 41.9 | >= 42 |
估計腰臀比以評估健康風險
此外,腰臀比也可用以評估健康風險。
- 腰圍(Waist): 測量腰部最窄的部位(通常是在肚臍附近)。
- 臀圍(Hips): 測量臀部最寬的部位。
測量項目 | 🙍♂️男性 | 🙎♀️女性 |
---|---|---|
腰圍 | 低於 90 公分 | 低於 80 公分 |
腰臀比 | 0.95 或以下 | 0.80 或以下 |


體脂肪過高會怎樣
體脂肪過高可能對健康產生多方面的影響,這不僅是重量上的負擔。
脂肪細胞並非僅是儲存能量的場所,它們實際上是活躍的組織,會分泌不同的激素和化學物質,可能引起慢性發炎並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。
以下是體脂肪過高的主要健康風險:
- 代謝疾病 : 體脂肪過多會干擾胰島素的正常作用,增加糖尿病風險。
- 呼吸系統問題 : 哮喘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在肥胖者中較為常見。
- 關節和骨骼健康 : 體重過大可能對膝關節、髖關節等造成壓力,增加患上關節炎的風險。
- 膽囊疾病 : 膽結石和膽囊疾病在體脂較高的人中更為常見。
- 癌症風險 : 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,包括乳癌、大腸癌等。
- 心理健康 : 體脂肪過高可能導致抑鬱和焦慮問題,尤其是因為社會上的偏見和歧視。
如何快速降體脂肪
想要降低體脂肪,可以從飲食、運動和生活習慣著手,並選擇符合個人需求的策略。
以下幾點提供幫助:
- 控制卡路里 : 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的建議,每週減少約3,500大卡(每日減少500大卡)可以達到每週減重約0.45公斤的目標,適當調整飲食攝取是關鍵。
- 多攝取好脂肪 : 脂肪並非全然有害,好的脂肪如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延長飽足感,有助減重。可選擇魚、橄欖油和堅果等來源,並避開含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。
- 避免高糖和加工食品 : 高糖飲食會提升胰島素水平,促進脂肪儲存。降低攝取這些「空熱量」的食物有助身體燃燒脂肪。
- 增加蛋白質和纖維攝取 : 高蛋白質飲食有助維持肌肉,並能降低飢餓感;纖維則幫助消化,並能減少腹部脂肪的累積。建議從豆類、水果和全穀物等天然食物中攝取。
- 進行有氧運動 : 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步行、跑步或騎自行車,能有效燃燒卡路里並提升新陳代謝。要達到最佳燃脂效果,可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(220減去年齡)的70%-80%範圍內。衛福部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。 此外,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可以提升減脂效率,比一般有氧運動多28.5%的效果。
- 進行重量訓練 : 研究顯示,阻力訓練有助降低體脂,特別是內臟脂肪。同時,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(CDC)建議成人每週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,涵蓋腿部、臀部、背部、腹部、胸部、肩膀和手臂等主要肌群,以達到最佳減脂效果。
- 提升非運動性活動熱產生,NEAT : 研究顯示NEAT水平低與肥胖有關聯,因此減少久坐、增加日常活動的時間,是降低體脂肪的有效方法。
- 睡眠充足 : 睡眠不足會影響食慾控制,並增加腹部脂肪。每晚至少睡7小時能有效幫助減重。
21天瘦身攻略(免費減肥菜單等你來領取~)
想知道如何透過飲食如何達到瘦身的效果嗎?現在就來領取我們的免費「21天瘦身攻略」!
在「21天瘦身攻略」中,你將獲得:
- 90份免費的減脂菜單,涵蓋早餐、午餐、晚餐和宵夜
- 正確的飲食觀念,讓你學會如何吃才能瘦
- 21天的瘦身計畫,幫助你循序漸進地達到減肥目標
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,現在就點擊連結,領取你的免費「21天瘦身攻略」!

🔎 體脂肪Dcard/PPT 常見疑問
體脂肪等於幾公斤?
一公斤體重並不完全等同於一公斤體脂肪。
一般來說,體脂肪的重量取決於個人的身體組成比例。
例如,體脂肪率為20%的個人,如果其體重為70公斤,則其體內的體脂肪約為14公斤。


體脂一個月降多少正常?
根據衛福部的建議,每月減少約0.5到1公斤的體脂,也就是總重減少2到4公斤,既有效又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多負擔。
體脂肪過高要吃什麼?
要降低體脂肪,應選擇有助減脂的原型食物。
建議多攝取健康脂肪,如橄欖油、魚類和堅果,這類脂肪能延長飽足感。
增加蛋白質攝取也有助減脂,如雞肉、豆類、魚等食物能幫助維持肌肉量。
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菜、水果,促進消化並減少腹部脂肪。
同時,避免加工食品與精製糖,減少過多熱量的攝取。
✅ | ✅ | ✅ | ✅ | ⛔ |
原型食物 | 健康脂肪 | 蛋白質 | 高纖維食物 | 加工食品與精製糖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Ricky營養師的親身實踐
你是否曾在減脂過程中,陷入過度節食、執著數字的焦慮?
我的親身經驗,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。
我在 2019 年至 2020 年之間,透過生酮與低碳飲食策略,成功將體脂肪率從 15% 降到接近 10%,
並全程利用 InBody 追蹤體內組成變化,讓我得以客觀、科學地觀察身體的變化和進步。
為什麼用 InBody?
📊 你量過 InBody 嗎?
身為營養師,我自己最常使用的就是 InBody。
它測量出來的數據不只更精準,還能持續追蹤紀錄每次變化,多了更多「看得見」的數據,例如:
✅ 肌肉與脂肪分佈圖,幫你找出該練的地方
✅ 細胞健康狀況,提早發現隱性問題
✅ 細胞內外水比,觀察是否有水腫
這些數據,不僅是判斷體態變化的依據,更是幫助自己與個案調整飲食與訓練方向的關鍵。不是只量體重就夠了,看懂 InBody,才能真正看懂自己的身體組成狀態。
實際數據,減脂不減肌的見證
- 體脂肪重與體脂率逐步下降
- 實施生酮與低碳策略時,數據顯示體脂肪重由 15 kg 左右降至約 10 kg,體脂率一度逼近 10%。
- 骨骼肌量穩定攀升
- 雖然體重在不同階段略有起伏,骨骼肌量卻從 36.6 kg 提升到 39.7 kg,代表減脂時期依然能兼顧肌肉量。
- 腰臂圍與內臟脂肪級別改善
- 透過規律運動與營養比例調整,腰臂圍略微縮減,內臟脂肪級別也從 6 降至 3,針對腹部脂肪效果明顯。
下表為部分關鍵數據(單位 kg、% 或級別),可看到「減脂不減肌」的實證:
時間區段 | 飲食策略 | 體脂肪重 | 骨骼肌量 | 體脂肪率 | 內臟脂肪級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19/1/21~3/24 | 生酮飲食 | 約15 kg | 約36~38 kg | 約19% | 6 |
2019/12/8~2020/5/16 | 低碳飲食 | 10 kg↑ | 39 kg↑ | 10%↑ | 3 |
透過這些數據可知,合理控碳水、增加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力訓練,的確能幫助減脂的同時保留或增加肌肉量。

生酮飲食時期
體脂率約19%

低碳飲食時期
體脂率降為10%
但這段歷程也讓他體會到,過度控制飲食不一定能長久,反而會對生活造成壓力。
隨著健身與營養知識的累積,我的飲食計畫從「限制」轉向「靈活應對」。
參加健體比賽(台灣自然健美國際邀請公開賽)的關係,我後期接受Sunny教練採用「高能量通量」的方式,,維持每日 2600 至 3000 大卡的攝取量,並大幅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,支持高強度訓練。
這讓我不再執著於低碳飲食,而是學會吃得多也動得多,注重三大營養素平衡,即使外食或聚餐也能彈性調整。
心態上,從過去的數字導向,轉變為更能長期持續的減脂方式,也意識到「健身與比賽是兩回事」,關鍵是把健身融入生活,找到能長久維持的節奏。
三階段的體態轉變:目標與策略的檢視
- 調整期(2022 年 1 ~ 6 月):專注於動作與生活習慣調整,提升日常活動量(如站立式工作)。
- 適應期(2022 年 6 月 ~ 2023 年 4 月):檢視新習慣能否長期執行,並強調與生活結合。
- 備賽期(2023 年 4 月 ~ 10 月):高能量通量原則,全力備戰,追求動態平衡。
即使在備賽期間面臨壓力與時間限制,我也學會放鬆與彈性調整,並提醒大家:不要被數據綁架,關鍵在於觀察真實的體態變化。
這段轉變不只是飲食的調整,更是一種心態的成長。
對於正在減脂或增肌的你來說,這樣的故事不僅寫實,更提供了「減脂可以不必痛苦」的另一種可能性。
時期 | 生酮飲食 | 低碳飲食 | 調整期 | 適應期 | 備賽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日期 | 2019年1月~2019年3月 | 2019年12月~2020年5月 | 2022 年 1 ~ 6 月 | 2022 年 6 月 ~ 2023 年 4 月 | 2023 年 4 月 ~ 10 月 |
體脂率 | 19% | 10% | 25% | 19.6% | 10% 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
這一路上,InBody 這類體成分分析工具,是我管理體態、調整策略的好夥伴。它能快速、準確地測量體脂肪重、骨骼肌量、內臟脂肪等關鍵數據,而且數據與 DEXA 測試有超過 98% 的高度相關性,可靠性極高。
此外,支援手機識別碼登入,操作效率提升;歷史數據追蹤功能也讓我隨時掌握身體組成的變化,幫助訂出更精準的減脂與訓練方案。
如果你也想用科學的方法來監控自己的體態變化,真的推薦試試 InBody 380——讓減脂變得更有依據、更有效率!



InBody 380
💡 高準確度:與DEXA(雙能 X 光吸收儀)測量結果超過 98% 的高度相關性,提供可靠數據。
💡 高再現性:符合人體工學設計,確保每次測量的穩定性與一致性。
💡 易於攜帶:採用可折疊結構與緊湊設計,方便搬運與節省空間。
💡 操作更便捷:支援手機識別碼登入,簡化會員資料輸入,提升測量效率。
💡對生酮飲食感興趣嗎? 馬上來了解【揭開生酮的秘密】什麼是生酮飲食? 生酮飲食減肥有效嗎?
總結
體脂肪在身體健康中扮演著多重角色,但當其水平超出標準範圍時,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,如代謝疾病、心血管風險、甚至心理健康的困擾。
因此,體脂肪過高會怎樣?其帶來的風險值得我們正視。
通過適當的飲食管理、增加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,並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(如NEAT活動和充足睡眠),我們能逐步降低體脂肪,達到更健康的體態與生活品質。